乌拉圭战争(1864年8月10日 - 1865年2月20日) 是发生在乌拉圭的布兰科党政府与由巴西帝国和科罗拉多党组成的联盟之间的冲突。阿根廷政府在背后默默支持科罗拉多党证券配资开户网,战争不仅动摇了乌拉圭的稳定,也引发了整个南美地区的紧张局势。乌拉圭自独立以来,便受到科罗拉多党与布兰科党之间激烈斗争的困扰,双方相互倾轧,不断争夺政权。
在1863年,科罗拉多党领导人维南西奥·弗洛雷斯发动了名为“解放十字军”的军事行动,目的在于推翻由贝尔纳多·贝罗领导的布兰科党政府,后者当时在乌拉圭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弗洛雷斯不仅获得了阿根廷总统巴托洛梅·米特雷的全力支持,包括物资、志愿者以及军队运输等援助,也使科罗拉多党在内部的支持逐渐壮大,从而加剧了乌拉圭的政治动荡。
科罗拉多党与布兰科党之间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乌拉圭内战变得愈加剧烈,最终演变为一场涉及国际力量的危机。布兰科党的支持者曾寻求与巴拉圭独裁者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结盟,借此平衡阿根廷的干涉。然而,在阿根廷支持科罗拉多党的情况下,布兰科党面临的国际压力和内外挑战让局势愈发复杂。与此同时,巴西帝国也在背后暗中支持科罗拉多党,以此来恢复其在南美洲的地区优势。
展开剩余80%乌拉圭境内有大量的巴西籍居民。许多人由于对布兰科党政府的政策不满而倾向于支持弗洛雷斯的叛乱,认为布兰科政府的政策已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面对这一局面,巴西决定干预乌拉圭事务,以保护其南部边界的安全并确保在区域内的地位。
在1864年4月,巴西政府派遣了全权公使何塞·安东尼奥·萨里瓦,与继任贝罗政府的阿塔那西奥·阿吉雷进行谈判。萨里瓦原本希望调解布兰科党与科罗拉多党之间的争端,但在阿吉雷拒绝做出妥协后,巴西外交官放弃了调解,转而支持科罗拉多党。最终,巴西军方宣布在巴西的最后通牒被拒绝后开始报复性行动。
巴西与科罗拉多党联手对布兰科党堡垒发起进攻,穿越乌拉圭领土,占领了多个城市。随着战事的发展,布兰科党被逼迫到首都蒙得维的亚,成为孤立的局面。最终,布兰科政府在1865年2月20日宣告投降。若不是巴拉圭的干预,这场短暂而激烈的战争或许将被视为巴西与阿根廷利益争夺中的一次标志性胜利。
自1828年乌拉圭独立以来,布兰科党与科罗拉多党之间的冲突便成为国家政治的主旋律。这两个派系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而是基于不同的地方政治利益而不断发生对立和斗争的团体。无论谁掌握政权,另一方便开始挑起反叛,导致国家始终处于内战状态。
在19世纪30年代,这两个派系逐渐成型,并且深深植根于城市和乡村的地方性客户关系中,彼此之间并无共同的民族主义情感基础。科罗拉多党和布兰科党虽然目标各异,但依靠政治框架中的孤立性展开权力斗争。乌拉圭的人口稀少,且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薄弱,普通民众往往依赖当地的地主提供保护,而这些地主要么是科罗拉多党成员,要么是布兰科党支持者,他们利用自己的私人军队维持政权。这种政治局面让社会和政治改革几乎无法进行。
19世纪中期,许多来自欧洲的移民被卷入了这场长期的党派冲突中。移民根据自己的社会和政治立场选择支持其中一方,使得冲突更加复杂。布兰科党与科罗拉多党之间的长期争斗极大地阻碍了中央政府的建立,导致乌拉圭在政治上长期不稳定。
1863年的“解放运动”标志着科罗拉多党和布兰科党冲突的一个新阶段。自1850年代末期起,科罗拉多党和布兰科党之间曾有过短暂的和解尝试,并试图通过“融合主义”政策来实现合作。然而,这一政策的尝试最终被科罗拉多党的反动派拒绝,激起了新的反抗,并导致了激烈的镇压。尽管布兰科党内部曾试图调和分歧,科罗拉多党却认为“融合主义”是对他们利益的侵害,从而加强了对抗。
弗洛雷斯是融合主义的支持者之一,但他很快发现,自己缺乏足够的军事力量进行长期的反抗,因此向阿根廷寻求援助。阿根廷此时正处于内战后期的动荡局面,国内局势不稳定,但弗洛雷斯和阿根廷总统米特雷的合作,最终促成了科罗拉多党在阿根廷的支持。
在米特雷的帮助下,科罗拉多党成功地在1861年9月的帕翁战役中击败了阿根廷联邦党,完成了对阿根廷的重新统一。弗洛雷斯与阿根廷的合作关系也使他得到了阿根廷的军事援助,帮助他回到乌拉圭推翻贝罗政府。弗洛雷斯的“解放十字军”便是科罗拉多党与布兰科党的又一次大规模冲突的开始。
随着国际势力的介入,乌拉圭的冲突不仅成为地区性争斗,还进一步升级为南美洲的广泛危机。布兰科党在阿根廷联邦党人的帮助下,逐渐展开了游击战,企图阻止弗洛雷斯和科罗拉多党的胜利。然而,随着巴西帝国和阿根廷的支持,科罗拉多党最终占据了上风,布兰科党政府被迫投降,结束了这场血腥的政治冲突。
发布于:天津市蚂蚁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